采访嘉宾:达茂联合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刘英梅
访谈时间:2022年12月5日
主持人:达茂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开展了哪些工作?
嘉 宾:2022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旗委确定的发展思路和我旗“十四五”发展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突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主线,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就业创业不断完善,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日趋和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提升。
一、就业创业并举,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实施就业帮扶行动。全面开展农牧民劳动力摸底调查工作,截止目前,登记有求职意愿劳动力641人,脱贫劳动力就业人员313人,其中外出务工138人,就近就业175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有就业愿望但无法外出务工的脱贫劳动力71名,安置脱贫家庭大学生10名。依托新建劳动力市场,共举办18场次招聘会,线上推送93期招聘信息,发布视频18个;累计开展2次直播带岗活动,为12家企业,提供244个岗位,直播时在线人数超过4万人次的浏览量;累计为275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做好就业帮扶工作,3家青年见习基地吸纳就业见习人员32人。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行动。对已建成的4家创业园孵化基地,入驻实体131个,带动就业550人;为 73家个体工商户和9家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99万元。组织民间非遗—烙画、绿滋源种养殖、艺术+科技—秸秆赋能乡村振兴”等富有特色的5名参赛人员参加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包头初赛。实施助企发展行动。聚焦旗内企业用工需求,为旗内包头天能重工有限公司、冀东水泥等362家重点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5990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4人,实现就业12人;为200家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165.6万元,惠及职工3312人,为138家企业稳岗返还失业保险金174.1万元,惠及职工2903人,为1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资金0.15万元,为1家企业缓缴养老保险金额3.28万元。
二、实施社会保障行动,全面提升社会保障能力
优化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全旗企业离退休人员8810人,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全面实现了手机APP网上认证,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率提升至95%。稳步提高社保待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实现“十八连调”,人均月平均养老金增加到2542.07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达到251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部完成,234家机关事业单位完成缴费核定、待遇发放工作,职业年金全部实现上划运营。落实代缴政策。为重度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低保和五保等困难群体2453人完成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代缴工作,累计代缴金额35.27万元。
三、实施人才支撑行动,激发人才发展新活力
聚焦高质量发展引育人才。加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力度,2021年计划招聘114名事业人员,目前,乌兰牧骑5个岗位已完成面试,其他事业单位88个岗位已全部上岗。2022年教育系统招聘10人已全部上岗,非教育系统事业单位计划招聘58人,按照招聘方案,采用线上“云笔试”方式,对2100名报名人员完成笔试工作。新引进“三支一扶”27人,社区民生38人。聚焦乡村振兴留住人才。认真落实好引进人才安居保障各项政策,为19名新引进人才提供人才公寓;为3名服务于达茂旗的“211院校”优秀毕业生,审核并发放住房补贴。积极落实好基层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倾斜政策,共组织申报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化高中初级职称136人。组织1611名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择优推荐2名基层优秀人才参加专项人才培养项目。在中小学教师、农牧业、林草、水利、乌兰牧骑五个专业领域实施职称评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全旗五个专业领域共完成基层高级“双定向”岗位设置28个,完成18名专业技术人员基层高级职称申报工作。为全旗159名事业单位管理岗人员落实好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组织7名技师和1名高级工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聚焦人力资源服务业输送人才。以“一业一策”三年行动为抓手,引进注册2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为小文公乡红花种植基地、石宝天创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输送劳务派遣服务人员350人。
四、注重维权维稳,劳动关系实现总体和谐
落实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截止目前,共排查、检查用工企业50家,涉及劳动者4331人。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都能达到100%,月工资发放备案率都达到了100%。2022年度评选金牌调解员1名,金牌调解组织1家,在3家企业建立了劳动调解室,有效解决基层劳动纠纷。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欠薪案件线索督办力度,截至目前,共接到“全国欠薪线索平台”和“自治区欠薪线索平台”转办线索案件共76起和“政府热线”转办件60 起,接到举报、投诉案件18起,涉及人数186人,涉及金额181.53万元。强化劳动仲裁的及时性和高效性,截止目前,共处理案件126件、涉及劳动者126人、涉案金额共达107.19万元,审结案件32件,案前基层调解组织达成调解协议94件,仲裁结案率达到100%,仲裁调解成功率达84.62%,调解仲裁终结率达到78.26%。
五、提升人社公共服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掌上办事大厅,实现“一网办”。本着让“数据多跑腿、企业群众少费心”的原则,共梳理涉及本部门权责清单99项,服务事项清单97项,梳理“蒙速办·一次办”事项清单7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4项。依托“内蒙古人社”、“蒙速办”APP,参保单位核定业务、稳岗返还、以工代训补贴申请等业务均实现一网通办,参保个人失业保险待遇申领、社保卡申领、创业贷款、养老保险缴费、退休申报、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等业务均实现掌上办。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实行“一窗办”。建立领导轮值、业务骨干A\B岗、经办人员轮岗进驻大厅制度,通过人社领导干部走业务流程,切实解决办事流程的难点、堵点;强化培训与实操相结合,开展窗口老带新,打通线下业务的盲点,确保“综合柜员制”经办模式推行工作取得实效。
主持人: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嘉 宾: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立足政之向、民心所盼、人社所能,着力在提高就业质量、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人才支撑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民生工作上下功夫、见成效,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高。
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实施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将就业服务精准延伸到嘎查村、社区,提高就业匹配精准度,为农牧民以及有用工需求的各类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推进劳动技能培训与发证有效斜街,着力推动农牧民工由普工向技工升级转型。全年开展农村牧区劳动力技能培训700人,实现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构建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聚焦全旗重点项目,紧盯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通过“政策找人”“政策找企”和“免申直补”等措施,广泛解读政策,确保政策落地落实。多渠道开拓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通过整合旗内有特色的企业并使之入驻孵化基地,加快电商产业发展;全力创建“套马沟乡村振兴自治区级创业园升级工程,年内入住实体企业100家以上,带动就业300人。加大创业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返乡农牧民工、入乡留乡等人员创业,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劳动者实现创业,力争使有资金需求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都能得到创业贷款的支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00万元。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效能,精准开展就业培训,结合技能培训需求,年内完成补贴制技能培训750人。
二、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运用好招才引智的形式。全面梳理我旗一产、二产、三产所需人才目录,通过产业引才、平台聚才、招考选才等形式,为着力引进和培养农牧业、工业、服务业专业人才,我旗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稳步推进1611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依托各类平台项目,选派学院赴有关省(区、市)进行特殊培养,同时组织专家服务团送技到我旗等方式,为我旗乡村振兴发展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解决好人才职业发展难题。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加大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岗位设置等政策倾斜力度,在新兴职业领域增设职称评审专业,实行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开展好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进一步推动职业资格改革。营造好拴心留才良好氛围。认真落实好引进人才安居保障各项政策,严格落实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积极开展全旗事业人员转正定级工作;落实好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任务;落实好编外人员及各类项目人员各项待遇。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加强宣传工作。通过集中宣传、新媒体网络宣传等形式全面做好各项社会保险惠民政策的宣传。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鼓励具备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农牧民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做好扩面企业欠费清理工作。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不断树立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加强分析研判,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同时,开展好养老保险生存认证工作,加大冒领、多领养老金的追缴力度。做好养老保险政府代缴工作。积极加强与民政、残联、卫计等部门的沟通,实现数据共享,为重度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低保和五保等困难群体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代缴工作。
四、加强劳动维权监察力度,营造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协调和谐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持续建设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拟选树金牌协调员1名,完成劳动用工备案,新签、续签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合同合法性审查率达到100%。强化劳务用工监管。进一步加强对劳务派遣市场的监管,强化劳务派遣单位及用工企业对派遣劳动者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依法保障农民工权益。全力开展根治欠薪工作,努力形成市场主体负责、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相关主管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加大对重点领域工资支付监管,落实各项保障工资支付制度;对发生并查实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案件及时做到动态清零;对严重违法行为做好劳动保障信用失信惩戒工作。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健全争议多元处理机制,推进“互联网+调解仲裁”服务。仲裁结案率达到90%、调解成功率达到80%、仲裁终结率达到75%。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督促用工单位落实劳动保障的相关政策,强化监管,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形势的分析研判,不断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机制。
五、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优化人社服务
针对群众办事跑腿多、材料多、时间长等问题,不断提升人社服务质量,从软件入手,依托资料和新媒体,多渠道宣传政策,公开办事指南;从岗位设置入手,通过下沉业务职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社保经办机构的作用。同时,深入推进互联网+人社工作模式,通过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实现社保业务均可实行网上办理的快捷通道,全力推广各类线上办理APP,实现群众办事“不跑路”。
上一篇:
达茂旗自然资源局2022年开展工作与计划
下一篇:
坚持“两新”导向抓项目 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践行“爱包头、作贡献”